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2020-08-26 09:36:21 信息来源:

1. 专业现状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副教授8人(含1名高级实验师);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2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2人,1人具有企业工作经历,4人具有国外访学交流经历。本专业所有教师均毕业于“985”“211”或全国重点大学,学缘结构合理。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室面积500m2,总仪器设备数260台套,价值220万元。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转换和利用,着重培养集能源与动力工程知识和现代科学发展需求为一体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掌握节能减排和能源利用及动力装备等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设计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

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1)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电力、动力、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与环保等领域科学研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须的技术与能力;

(2)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及现代化研究手段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具有高效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感,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4)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需求的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燃烧学、热工控制系统、能源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a.电厂热能方向:锅炉原理及设备、汽轮机原理及应用、热力发电厂、热交换器原理及应用、泵与风机等。

b.动力机械方向:内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内燃机排放与控制、内燃机噪声振动与控制、燃气轮机等。

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为保证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规定工程实践环节不少于总学分的20%。针对电厂动能和动力机械两个方向,本专业与陡河发电厂、长城汽车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两个主要的本科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承担90多名学生的实习实践任务。

专业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节能减排”、“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竞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就业方向:

毕业生大多在大唐电力、哈尔滨锅炉厂、核电集团、长城汽车、北汽福田等知名企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测试试验、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保送或考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3.发展历程

燕山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办于2002年,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含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获批,2012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目前每年拟招收本科生三个自然班(90人左右)、招收硕士研究生10多人。

4.发展方向

学生培养方面: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赛事,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共享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设施和厂所以及老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强化课程内涵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科研和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科学研究方面:构建科研团队,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与能力,开展高效低污染先进能源转换与利用方法和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突出专业特色与地方发展的结合,为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服务。

5.研究成果

近年来,本专业承担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厅局级项目14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1项,其余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部分成果已转化;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和经济效益。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邮编:066004

电话:0335-8074682

传真:0335-8074682

邮箱:clynyban@ysu.edu.cn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