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车辆与能源学院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2025-09-22 12:13:28 信息来源:

学院全体教师:

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助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新工科与文科建设及产教融合深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增强产教协同育人实效,提升教师教学育人能力,发挥教学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根据《关于举办2025年燕山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要求,学院拟定于10月下旬举办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赛道与组别设置

(一)参赛对象:我校在编在职专任教师,其中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

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含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

其他赛道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已获得往届大赛全国赛一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再次参赛,已获得上届大赛全国赛二、三等奖的主讲教师不能连续参赛。

(二)赛道与组别设置:设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产教融合5个赛道,其中新工科、新文科、基础课程、课程思政等4个赛道按参赛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组。

二、大赛安排及要求

(一)大赛时间:202510月下旬

(二)大赛地点:车辆馆319

(三)参赛教师:由各专业负责组织推荐,原则上在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3个组别中均应推荐参赛个人或团队,推荐名额为各系正高1名、副高和讲师各1-2名,系推荐人选及现场组织照片于101512点前提交到综合办公室

(四)大赛安排:本次大赛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现场评审两个环节(评审标准详见附件1)。

1、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教学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占总成绩的20%

2、现场评审

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现场评审占总成绩的80%

(五)大赛要求:请参赛教师于101512点前将“申报书”(附件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附件3)、“教学大纲”(附件5)、“系赛汇总表”(附件6)和PPT讲稿电子版各系统一汇总至综合办公室。

三、其他事项

校赛阶段定于202511月中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校赛分两个阶段:网络评审阶段(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和现场评审阶段(教学设计创新汇报),具体相关要求见《关于举办2025年燕山大学第六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通知》。

 

附件1:评分标准

附件2:申报书

附件3: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附件4: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附件5:教学大纲

附件6:系赛汇总表

 

 

车辆与能源学院

        2025922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邮编:066004

电话:0335-8074682

传真:0335-8074682

邮箱:clynyban@ysu.edu.cn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