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机动特种车辆专用底盘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研究了全新的和颠覆性的惯性调控悬架控制理论,基于该理论开发的高机动车辆专用底盘在应急救援车辆、举高消防车辆、特种突击车辆、战略武器运输平台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基金(1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其中,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机动多功能应急救援车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总经费达20,120.66万元。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39篇,授权发明专利52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2.电动智能车辆与车路协同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在智能车辆环境感知、决策与控制,驾驶行为分析与建模和车路协同智慧协同等方面开展研究,具体包括:智能车辆环境信息的目标检测、跟踪和轨迹预测技术,定位技术;拟人化驾驶行为学习与决策、智能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技术;驾驶人疲劳状态、人机交互、人机共驾;车路云生态驾驶、多车协同能量管策略等。团队曾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技奖励,制定多项自动驾驶测试行业级标准。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6项)等各类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共计30余项。3年来累计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国际专利1项。科研成果转化约1.25亿元。

3. 电动汽车智能驱动与协同控制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在电驱动系统构型与控制、智能底盘协同控制和智能电动运载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具体包括:研发新型电驱动系统并基于整车性能需求进行智能驱动控制;进行角模块架构全线控底盘设计及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系统协同控制;开发电动运载装备全线控底盘及整车控制器,实现远程遥控驾驶和全无人驾驶等。团队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和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8项、企业横向课题20余项,发表SCI/E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所开发电驱动系统、整车及其控制器实现量产应用,创造产值数亿元。

4. 智能线控底盘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主要针对智能线控底盘整车操控稳定性多目标集成控制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线控制动设计、参数优化、制动性能多目标集成控制;线控转向构型设计、操控稳定性多目标集成控制;线控驱动整车行驶稳定性多目标集成控制;智能线控底盘整车安全行驶稳定性多目标集成控制等。团队研发出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式线控制动器产品,与国际主流线控制动产品技术水平基本同步,突破了智能线控液压制动系统技术和智能转向控制技术瓶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22项,获批经费达3000余万元;研发EHB、EMB、线控悬架等样机;发表高水平SCI/EI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达190余项。

5. 汽车动力传动与控制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主要针对复合传动、智能四驱和主动悬架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研究方案设计、智能优化算法、控制器开发技术,研制多款机液及机电复合无级传动传动装置,成果应用于军用车辆、工程机械及农业机械等;研究关键零部件传动及产热机理、车辆行驶状态估计、轴间稳定性控制,研制多款手动及智能四驱分动器,量产配套供应北汽福田、郑州日产等著名车企;研究智能悬架动力学及其控制、智能悬架轻量化、智能空气弹簧及新型弹簧-阻尼融合元件,研究成果应用于理想L9、岚图等新能源车辆。团队攻克汽车动力传动及控制多项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成果应用广泛。获得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两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累计科研经费到款1000万余元。发表SCI/EI高水平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6. 车辆关键零部件轻量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团队

团队简介:团队针对汽车关键零部件,比如驱动桥桥壳、转向桥前轴、挂车车轴、汽车转向节、汽车车架等重要承载件,研究产品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和工艺理论,形成了工艺设计、有限元模拟、成形控制、装备制造等整套的轻量化制造技术。团队在国内外首创建成汽车桥壳胀压成形生产示范基地,已为一汽解放、二汽东风、比亚迪汽车等国内骨干车桥公司批量供货卡车、客车、新能源汽车驱动桥30万件。发表论文80余篇、专利授权(申请)45项、项目到款超过400万元。

7、钻采工程团队

团队简介:致力于研究海洋钻采理论与技术、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理论,杆管防偏磨技术及钻井液技术等。钻采工程方向中油气井杆管柱力学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8、油气藏工程团队

团队简介:致力于研究复杂油气藏综合描述及地质建模理论与方法、特殊油气藏开发理论及提高采收率技术,煤层气开发理论及应用、地热资源开发新技术等。组建了常规、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基础研究的专用实验室,在常规、非常规油气田开发、煤层气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和注水/气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相关技术在各大油气田应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油气井测量及设备检测团队

团队简介:石油钻采设备智能设计及检测新技术致力于将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石油钻采机械系统设计、仿真、优化、检测与评估以及输油气管道泄漏定位理论上,助力石油装备向智能化发展。本方向属于交叉学科,涉及机械工程、信息工程、检测与技术、计算机及应用,依托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具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鲜明的特色。油气井测量及设备检测方向拉动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学科在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

10、能源转换利用技术、设备优化及燃烧污染控制团队

团队简介:该团队由3名高级职称和3名中级职称的人员组成,团队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目前该团队主持国家基金2项、省基金2项、发表论文40余篇。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固废及生活垃圾热解气化燃烧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但由于其组分复杂,含水量较多,其热解、着火及燃烧特性不稳定,结合动力学参数及反应机理优化其处理过程,实现无害化、资源化。生物质资源利用技术:传统生物质利用效率较低,目前其工业高效利用主要通过成型燃烧及热解燃烧完成,相比较煤,生物质成分多样,生物质热值低,挥发分高,部分生物质资源燃烧特性不佳,燃烧过程不稳定。相变传热:在大型换热设备中,利用相变传热提高传热系数。降膜流动过程主要依靠重力作用,流体自上而下做自由落体运动,利用管内冷凝和管外蒸发完成高效传热。等离子体技术:利用等离子体的高温或其中的活性粒子和辐射来促成某些化学反应,以获取新的物质,如用电弧等离子体制备氮化硼超细粉,用高频等离子体制备二氧化钛(钛白)粉等。

11、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利用

团队简介: 该团队由4名高级职称和2名中级职称的人员组成,团队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目前该团队主持国家基金2项、省基金4项、发表论文50余篇。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利用太阳能光-热转换作用,进行能量的收集、储存与利用。纳米强化传热:可考虑将纳米技术用于流体的热质传递强化,用较高导热系数的固体纳米颗粒来进一步强化传统流体的传热。连铸过程流动与传热:结晶器是连铸过程的心脏,在连铸系统中有着决定性的地位,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等轴晶率,改善铸坯质量。对结晶器电磁搅拌器的研究使其在连铸生产中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建立电磁场模型,研究在传统的结晶器电磁搅拌器搅拌作用下,不同电磁参数(电流强度和电流频率)对连铸结晶器内电磁场分布的影响。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438号 燕山大学

邮编:066004

电话:0335-8074682

传真:0335-8074682

邮箱:clynyban@ysu.edu.cn

  • 微信公众号